医药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医药新闻

霜降将至,广东省名中医刘晖教授提醒,湛江人,深秋养生要注意这些细节!

hjc888黄金城官网入口 2023-10-25 09:14:46 作者: 来源:


名医提醒

 

连续的暴雨过后,即将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——霜降,温度开始下降,不少的朋友开始觉得头晕、手脚冰凉、精神萎靡、气色差,胃口不佳,大便粘腻,四肢困重,稍微活动一下就乏累,很多体质弱的人,稍有不慎,也会因此患上感冒、咳嗽、咳嗽延绵难愈…...

广东省名中医、hjc888黄金城官网入口肺病科主任中医师刘晖提醒,霜降含有天气渐冷、初霜出现的意思,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,自此,白昼秋云散漫远,霜月萧萧霜费寒。虽然前几天下雨,湿气大,但秋季还是金气当令,秋燥为主,加上日夜温差大,结合湛江本地的气候特点,养生要做好保暖,又避免湿气过重,更要注意润燥养肺,做到保暖、祛湿、润燥不误,要注意以下细节:

 

防寒保暖要注意这三个关键部位

 

一场秋雨一场寒。雨后降温,早晚温差大,人的脖子、腰肾、脚踝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,且肌肉较少、血管丰富,一旦受寒便会引起相关部位的疾患。因此在阴凉的秋雨天,这做好这三个部位的保暖很重要。

 

现代社会男女老少长时间久坐、使用电脑、看手机已成常态化,颈椎问题普遍存在,其中以慢性劳损最为常见,所以脖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发血管的收缩、颈部肌肉痉挛、神经水肿,诱发颈椎病或让原有的颈椎病雪上加霜。防止脖子受寒,最简单方法的就是戴围巾或穿高领衫,让脖颈不外露。同时配合扩胸仰头抻筋骨,即双手交叉放在颈后,同时扩胸,头向后仰,手臂向前用力,使得脖颈与手臂形成“抵抗”之势,锻炼头颈部肌肉。
640.jpg

 

中老年人比较高发的寒湿性腰痛,是由腰部受风寒之邪侵袭引起,阴雨天则会加重。而女性腰部受寒引起的气滞血瘀,则会影响卵巢等生殖系统机能。

除了戴腰围保暖外,也可通过按摩疏解不适。双手掌相合,快速搓磨,手掌搓热后直接捂在肾俞穴(俗称“腰眼”,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宽处)上,用手掌温暖腰肾,同时双手顺时针按揉。

640.png

 

 

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,寒气一般都是从脚底侵入。

除了穿厚袜子外,泡脚也是保护脚踝的好方式。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、缓解疲劳的作用,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即可。泡脚时加些中草药效果更好。一般使用有温经作用的透骨草、川椒、干姜、桂枝等及有活血通脉功效的有:红花、当归、鸡血藤、艾叶等。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搭配使用,一般每味药用10克即可。注意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患者使用前应询问医生。

 640 (1).png

饮食要注意祛湿润燥

 

饮食有节,注意祛湿润燥两不误。祛湿的常用方法有两种,一是健脾除湿,二是芳香燥湿。芳香燥湿的藿香、苍术多辛温燥烈,易伤阴液,故不建议多用,最好是健脾祛湿,以培土生金法为宜,可以选用茯苓、莲子、芡实、山药、白扁豆等药食材,这些都是白色的药食,白色归于肺,可以经常用来煲汤煲粥。

想要润燥不生湿,应少用“滋腻”的补阴类药物,如阿胶、大枣、熟地黄等,虽有养阴生津之功,却有滋腻生湿之嫌。最好用清润的食药材来清肺润燥,如百合、沙参、玉竹、山药、秋梨、甘蔗、藕、蜂蜜、鸭肉、乌鸡等。

具体膳食推荐如下:

胡椒猪肚山药汤

 640 (2).png

胡椒性温热,温中散寒;猪肚健脾养胃,散寒止咳。适合淋雨受冷后食欲不振,恶心反胃,手脚不温,脾胃虚寒者。

 

做法:将一整只猪肚洗净,10克胡椒捣碎后塞进猪肚内,拧紧猪肚口,煲1.5小时左右,放入200克去皮切块的山药,将猪肚捞起切成肚丝,再放进汤内同炖30分钟,加入食盐料酒即可食用。

四神百合马蹄瑶柱汤

 640 (3).png

此汤健脾祛湿、润肺益气、养颜降燥作用,日常保健一周1次,脾虚湿气重兼有口舌咽干、皮肤干燥者,一周可用2-3次。

 

做法:茯苓10克,山药10克(铁棍山药50克去皮切块),莲子10克,芡实10克、百合10克(或鲜品百合1颗),马蹄30克,瑶柱5粒。上述食材洗净,放入盅中,加入适量清水,隔水炖90分钟;(鲜百合在出锅前10分钟加入,味道更鲜甜)。

 

党参百合瘦肉汤

 640 (4).png

百合清肺生津润燥,党参补中健脾益气。罗汉果止咳化痰,此汤口感清甜,具有防治感冒作用,同时适用于感冒后干咳或有痰质粘难咯者。

 

做法:猪瘦肉150克洗净切块备用;党参30克、百合20克、罗汉果半个洗净,放入砂锅内,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,放入瘦肉,改文火煲一小时,加盐少许即可。

 

 

淮山白扁豆百合粥

 640 (5).png

此粥健脾益气润肤不生湿,适合脾弱湿盛,食少纳差,肢体无力者。

 

做法:淮山20克,百合15克,白扁豆15克,粳米50克,干桂花少许调味。淮山、干百合、白扁豆提前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,与淘洗好的粳米一切放入砂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30-40分钟,关火后撒上少许干桂花即可。糖尿病患者粳米减量或不加。

 

橘红罗汉果茶

640 (6).png 

有利咽润肺,消痰止咳的功效,适用于体内有痰湿,秋季咽痒咳嗽,痰多质黏,咳痰不爽者。

 

做法:橘红2-3片、罗汉果四分之一个。分别用清水冲洗一遍,化橘红用100度开水冲泡10分钟再放入罗汉果泡15分钟即可服用。每日1剂随时饮用。

 

水果要注意选择

 

深秋水果选择上要避免刺激肠胃,俗话说,“秋瓜坏肚”,应少吃生冷水果,尤其西瓜、香瓜等,可以吃一些苹果、梨、葡萄等应季水果。

 

避雨淋、防寒湿

 

下雨天外出穿雨衣、着雨鞋、打雨伞,不淌水,冒雨涉水后切勿待在空调房中,当及时擦干身体,换上干爽的衣物,接触积水的脚部,也要及时清洗擦干并穿上棉袜,以防寒湿从脚心也进入身体,诱发关节炎、湿疹、接触性皮炎等。

 

健身运动要量力而行

 

金秋时分,可选择徒步、打球、爬山、游泳,阴雨天可选择五禽戏、太极拳、六字诀、八段锦、瑜伽等调息养神,激发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。应当注意的是秋敛季节,不宜大汗开泄,导致伤阳耗阴,做到“形劳而不倦”,循序渐进,运动量以微汗为宜,一样可走体内湿气。

 

不赖床不熬夜,保证睡眠

 

《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篇曰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秋季应早睡早起,早睡以顺应阴精之收藏,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,以应和“收养”之道。

“秋乏”是脾胃虚弱、中气不足的表现,要彻底改掉晚睡的习惯,争取比夏天多睡1小时。

 

畅情志,保持良好的心态

 

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”。即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。

 

秋雨绵绵,草枯叶落,容易让人产生淡淡的忧愁,情绪低落,胸闷乏力、烦躁不安。因此,秋季是抑郁发作的季节,我们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,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,比如外出秋游,登高赏景;或静心练气,收敛心神;或阅读、听音乐,转移低落情绪。使肺气清肃,顺应秋季收敛的自然特性。

 

注意补充水分

 

尽量多喝温水,阴雨天饮用冷水,会导致脾胃不适,造成头晕乏力、痰重等症。

 

名医简介

 640 (1).jpg

广东省名中医

内科主任中医师

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

广州中医药大学

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

广东医科大学

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

 

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、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病专委会常务委员、湛江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。

学术思想: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,善用“和脾胃”“调气血”“理肺气”“祛痰湿”等治则治疗肺病、心病、脑病、脾胃病以及多种内科疑难杂病。善治肺系之顽咳、久咳。认为肺主肃降与通调水道功能相辅相成,水湿停聚反之亦会停渍于肺而成痰;痰湿蕴肺,必然影响肺之宣降,导致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咳痰。肺咳日久亦可影响及脾,致脾失健运,水湿停聚;而脾失健运,则易致外在湿邪侵袭。故久咳患者常见肺脾蕴湿,湿热困阻。治疗上主张一疏二化三清原则,予以自拟“咳宁方”、“感咳宁汤”每取良效,治咳在粤西地区享有盛誉。善治肺系之哮证、喘证。认为哮、喘其治当辨寒热虚实。肺病咳喘多由痰作祟,肺主气,司呼吸,开窍于鼻,外和皮毛,内为五脏华盖,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,不耐寒热,是为娇脏,故感受外邪,常首先犯肺。六淫邪气中又以寒邪伤肺最为多见,遣药成对,组对成方,结合季节、时令、饮食等情况治病。注重“未病先防”之思想,致力于各种咳喘的中医药防治科普工作(参讲市电视台健康大讲堂)。喘证,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病机,辨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和中药治疗,缓解期的治疗以 “补土生金法”。善治肺系之肺胀,认为“脾主肌肉”,患者由于久患肺病,子病及母,肺脾气虚导致了肌肉疲劳,“久病不已,穷则归肾”,“肾间动气,为人生之本,乃生化之源。”虽然肺胀的病位在“肺”,但是本人更为重视“肾”在治疗本病过程中的作用,认为肾是人体“精神之所舍和元气之所系”,有“五脏之真,惟肾为本”、“肾为先天之本”之说。肾与肺关系密切,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,肺主呼吸,肾主纳气,肺吸入之气,必须下及于肾,由肾气为之摄纳,只有气血化源充足,肾中精气不断充沛,摄纳正常,才能使肺的气道通畅,呼吸均匀。故治疗过程中善于滋肾阴、补肾气、温肾阳三法,并无偏执,“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。”善治老年痴呆病。主张补肾填精、涤痰活血通络的治法。

学术成就: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,其中1篇获“湛江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”二等奖;主持省、市级科研项目7项,获湛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、三等奖各1项。

专业强项:善用“和脾胃”“调气血”“理肺气”“祛痰湿”等治则,治疗慢性咳嗽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支气管哮喘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结节病等呼吸系统疾病;冠心病、慢性心力衰竭、高血压病、眩晕等心脑血管疾病;肠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;以及肿瘤并发症、疲劳综合征等内科多种疑难杂病。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、心力衰竭、休克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
 

出诊时间及地点:

周一到周五全天:门诊二楼名医堂2

周六上午:门诊二楼内科(1)室